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 > 智库动态 > 正文

《光明日报》刊发经济管理学院何瑛教授署名理论文章

发布时间:2025-05-16 09:17:33    浏览次数:

2025年5月13日,《光明日报》理论版刊发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何瑛教授署名理论文章《新质生产力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文章结合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首先指出面对国际市场竞争加剧与国内产业转型升级的双重挑战,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新质生产力全面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是突破传统经济增长瓶颈的重要抓手。中国企业既需以数智化转型激活传统产业发展效能,又需以迭代式创新壮大新兴产业发展动能,更需以颠覆式突破释放未来产业发展潜能,在新质生产力的全面赋能下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进而从三个方面系统阐述新质生产力如何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首先,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传统产业是支撑经济稳健发展的重要载体,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传统产业,重点是加快实现数智化转型与产业高端化,通过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让传统动能焕新升级,新动能积厚成势,最终实现全球价值链位势攀升、产业结构迈向高端化的发展目标。

其次,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目标引领新兴产业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积极发展新兴产业。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目标引领新兴产业发展,重在实现迭代式创新与产业集群化,即构建跨领域技术融合的“创新矩阵”,形成对产业链全链条的强大牵引力,切实推进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通过推动创新主体、创新过程、创新结果的变革,助力新兴产业实现关键技术迭代式创新;通过强化基础支撑与辅助支撑建设,形成要素聚合与制度保障的协同效应,能够促进新兴产业集聚化。

最后,在培育新质生产力中把握未来产业的方向。必须从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视角把握好未来产业的新方向、新模式、新动能,做好产业布局,助力企业抢占未来产业国际赛道,进而打造重要经济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发展新质生产力,能够以前沿技术革命为引擎催生未来产业,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等方面实现颠覆式突破,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发展新质生产力,能够促进数据要素与未来产业深度融合,持续发挥要素组合效能。

详情请参见原文:

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25-05/13/nw.D110000gmrb_20250513_1-16.htm



Copyright 2009 BUPT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0170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4492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164信箱  邮编:100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