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在《光明日报》刊发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何瑛教授的署名文章——《探索数字化变革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文章从党的二十大报告,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以及《“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和《“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等文件中促进中小企业数字化变革的战略部署出发,探索数字经济时代中小企业以数字化变革推动高质量发展之路。根据中国工业化和数字化不同的资源配置与运行模式在不同产业中小企业中的异质性,分别针对传统产业、新兴产业以及专精特新三种不同类型中小企业探究通过数字化变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路径,提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动传统产业型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强化创新生态体系的整体效能,推动新兴产业领域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培育产业基础领域核心竞争力,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能力提升。
详情请参见文章原文,原文链接:
https://webvpn.bupt.edu.cn/https/77726476706e69737468656265737421f5e7408c22222657731fc7af96/gmrb/html/2023-06/07/nw.D110000gmrb_20230607_2-06.htm
探索数字化变革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2023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时强调,要“正确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深入发展,中小企业是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构建全链条全流程数字化生态、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和《“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均明确提出促进中小企业数字化变革的战略部署,从顶层设计到政策执行多维度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积极探索数字经济时代中小企业以数字化变革推动高质量发展之路。由于中国工业化和数字化不同的资源配置与运行模式在不同产业中小企业中具有异质性,因此分别针对传统产业、新兴产业以及专精特新三种不同类型中小企业探究通过数字化变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路径,有助于不同类型中小企业明确发展目标方向和主要经营模式,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动传统产业型中小企业转型升级
作为我国制造强国与数字中国建设任务的重要交汇点,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着力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数字化变革重塑全球产业链布局为传统产业型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我国传统产业型中小企业长期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数字经济时代下,传统产业型中小企业亟待依靠基于数字技术的网络化和智能化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传统产业型中小企业要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加快数字化改造,促进传统产业升级”的精神,响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的“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壮大经济发展新引擎”,以数字赋能提高价值创造能力和价值获取效率,积极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进而推动我国传统产业型中小企业在价值链治理结构重塑中破解“低端锁定”困局。
传统产业型中小企业应着力解决企业数字技术应用不足、供应链数字化扩散能力较弱、产业集群数字化质量不高等痛点难点。首先,在企业层面,传统产业型中小企业应以数字化技术赋能产品和服务转型升级、运营效率提升和商业模式转型,通过深化数字技术在生产、运营和管理等诸多环节的应用以实现企业以及产业层面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其次,在供应链层面,充分利用产业链供应链核心企业搭建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强协作配套来推动数字连通性的全面提升,统筹各方主体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业务协同、资源整合和数据共享,实现大企业基于数字化管理牵引供应链中小企业协同升级的“链式”转型。最后,在产业集群层面,应发挥传统产业集群中小企业数字化变革的同群效应,弥补单个企业资源和能力的不足,基于产业集群探索数字化、网络化协作新模式,利用数字化技术实现企业间知识溢出和经验共享,发挥集群企业的庞大数字基础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
强化创新生态体系的整体效能,推动新兴产业领域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新兴产业是促进经济转型、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着力点,数字化变革下新兴产业领域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亦是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要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化、集群化、生态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7%。中小企业的迅速成长已逐渐成为抢占新兴产业制高点和推动未来新兴产业发展的骨干力量。新兴产业不同于传统产业,在市场环境层面,新兴产业面临制度、经济等方面的不确定性,迫使其具备更强的外部环境响应能力,对数字化变革更具适应度和包容性;在资源积累层面,新兴产业缺乏相应的资源禀赋及路径依赖,数字化变革为之发展跃迁提供了机会窗口。对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领域的中小企业而言,应以数字化变革为基点、以增强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战略性技术领域,积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实现数字技术与新兴产业领域中小企业的共生发展。
新兴产业领域中小企业需要顺应数字化变革下企业创业创新发展的演变过程,破解阻碍实现创新发展各环节的难题,实现新兴产业领域中小企业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提升。首先,通过构建不同类型的数字化技术平台促进企业内外资源重构和整合,以此突破市场进入壁垒,推动新兴产业创业企业大规模涌现。其次,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和企业研发体系建设,以数字化赋能新兴产业领域中小企业研发管理与研发组织协同,形成完善的多主体协同创新生态体系。再次,从内部创新方面积极探索数字化变革推动新兴产业领域中小企业开放式创新和突破式创新的关键模式;从外部融资方面识别创新发展过程中数字化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可得性的支持路径。最后,明晰创新成果商业转化渠道,为数字化变革下推进新兴产业领域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循序渐进的实践指引。
培育产业基础领域核心竞争力,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能力提升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肩负着继承“工匠精神”和实现产业技术赶超的双重使命,是引导中小企业提升数字化水平、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关于开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养工作的通知》《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文件的陆续出台,专精特新企业以专业化程度高、生产工艺精良和创新能力强的特点区别于其他中小企业,在“高精尖特”产业基础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提供了坚实保障,是驱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载体。然而,新发展格局下,外部环境制约、资源禀赋局限以及创新扩散不足导致我国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和质量仍面临较大的发展瓶颈,全面提升专精特新企业核心竞争力对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
专精特新企业应从技术、资金、人力、知识与融通创新五个维度出发,由局部到整体实现数字化变革下的产业基础领域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第一,基于研发体系视角,不断完善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创新发展生态圈,专精特新企业应积极应用数智赋能工具、上云基础工具、工业互联网平台等数字技术,发挥其对创新决策和创新管理的推动作用,从而提升专精特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第二,基于资金支持视角,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数字金融体系,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优化数字金融服务,提升企业数据资产化程度,提升融通效率和融资能力。第三,基于人力资本视角,发挥数字经济赋能下工业智能化对专精特新企业工匠精神培育和劳动技能提升的促进作用,从而优化企业人力资本结构。第四,基于知识解码视角,通过不断投入、持续创新增强专精特新企业对特定产业细分领域的隐性知识积累,发挥数字技术应用场景对专精特新企业隐性知识解码和扩散的作用。第五,基于企业创新生态视角,在工业4.0技术、工业互联网、区块链技术等数字化变革推动下,专精特新企业应打通与集成企业、服务业企业和大中型企业之间的融通发展环境,实现产业内外部的多维融通创新。